平衡鱼类养殖和科学研究的“领航鱼”斑马鱼再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15 12:05
2024年11月3日,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养殖的TU品系野生型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背景前游动。...
2024年11月3日,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养殖的TU品系野生型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背景前游动。 11月4日,水文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科研助理阮文在鱼房里给斑马鱼喂活食。 文字、图片: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勇 通讯员 孙慧 11月14日,20名信州宇航员带着斑马鱼科学实验样本返回地球。 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神舟二十号一起,六只被称为“水鼠”的斑马鱼出发进入太空。这是斑马鱼第二次进入太空。新一批“太空鱼繁育”实验以神舟十八号任务建立的“斑马鱼-角鱼双生态系统”为基础,对其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骨密度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孙永华表示,骨质流失和心血管功能障碍是深空探测中的重要医学问题。他指出,这次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机构组织的“太空鱼繁育”实验,不仅直接用于优化航天员的营养方案,还有望用于特效药物的研发,实现“天地之目的”,为人体骨质流失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2024年4月,水文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4条斑马鱼进入中国空间站,进行第一次与沉一起担任“领航鱼”周 18、“领航鱼”与金鱼藻组成的封闭二元生态系统,实现了我国太空脊椎动物培育的突破,为后续“太空鱼培育”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孙永华认为,两次进入太空的斑马鱼对于太空生物医学研究具有战略意义。 为什么选择斑马鱼去太空?孙永华告诉湖北日报记者,斑马鱼胚胎透明,可进行体外受精,发育快,实验中易于观察和操作。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超过80%,是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在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等领域;同时,其重复性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遗传和药物筛选实验,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理想模型。 据了解未来几年我国还计划利用斑马鱼遨游太空,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湖北省武汉水文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是“太空鱼”的“陆地基地”。是世界三大斑马鱼资源库之一,科研支撑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该中心现有斑马鱼3600余株,为我国“太空养鱼”提供了坚实的支撑。